close
孩子,疾病,也可,原因,功能

提問: 寶寶有點發熱怎么辦? 問題補充: 寶寶八個多月了。從昨天開始寶寶有點發燒。最高到38度多。吃了退燒藥。但是沒有感冒癥狀。不咳嗽,不打噴嚏。不流鼻涕。今天摸著額頭還是有點微熱量體溫最高的時候37度多點。這個時候用吃藥嗎?是不是感冒了。現在流感流行的時候總擔心孩子感冒。明天還要打預防針能行嗎? 医师解答: 發燒只是一種癥狀,不可盲目退燒,首先要明確原因,因為發燒是許多疾病的前期癥狀,所以要在弄清原因后再給予相應的治療。 -孩子為何易夜間發燒   冬季突然發燒的小兒較多,尤其是半夜發燒,家長很著急,不知該不該立即送醫院,對此,家長不要著急,除了要給孩子量體溫外,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。   引起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很多,冬季由于氣候寒冷,室內外溫差較大,孩子容易患呼吸道感染,出現咳嗽、發燒等癥狀。孩子經常會在夜間突然出現高燒,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,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,容易發燒。孩子生病的時候,精神差、睡得久。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,體溫就易升高。感冒、氣管炎、喉嚨發炎等疾病會導致發燒,此外,一些免疫系統疾病,如風濕熱、紅斑狼瘡等也會導致發燒,但一般不會是高燒。   另外,房間空氣不流通、受到驚嚇等都會引起發燒,同時預防注射,包括麻疹、霍亂、白喉、破傷風等反應也可能引起發燒,發燒只是表面現象,有的情況重,有的情況輕,關鍵是要正確判斷導致發燒的原因并進行對癥治療。   發燒的溫度高低并不能說明病情嚴重與否,孩子個體機體反應差別很大,溫度高,不一定病情嚴重,發燒只是一個癥狀,是機體反應過程。當然,發燒溫度過高,會帶來危害,引發并發癥。   -發燒和哪些疾病有關   寶寶一發燒,家長就擔心會燒壞腦子,其實,發燒只是一種癥狀,家長需要通過發燒弄清楚孩子本身疾病所在,發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,至于診斷病因,應該交給專業的醫師,不必過分擔憂。   孩子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,常伴有呼吸道的癥狀,如咳嗽、流涕、打噴嚏,甚至呼吸急促等,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秋季腹瀉、急性胃腸炎,常伴有腹瀉、嘔吐、腹痛等癥狀。這種發熱往往會持續3~5天,經過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療,體溫會很快恢復正常。如果孩子發燒時間超過5~7天,且經過以上治療不見好轉,則需要按發燒原因認真系統地檢查,以便排除一些其他發燒性疾病,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、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、結締組織病等發熱性疾病。   實際上,只有腦炎、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,而并非是高燒引起的,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定性差,輕度病毒感染可能高燒40℃,年齡段不同的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也會有所不同。   -先物理降溫還是服退燒藥   有的孩子一發燒就是好幾天,如果需要退燒,什么時候退燒較好?是否應該先進行物理降溫?孩子發燒是人體對疾病的反應,對調動機體防病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,隨著原發疾病的好轉,體溫會逐漸正常,可在家中口服退燒藥物。   遇到孩子發燒時家長不要著急,如果孩子體溫在39℃以下,且精神狀態良好,可以口服退熱藥物治療,需要注意的是,退熱藥是通過發汗達到退燒目的的,如吃了藥物后體溫不退,可給孩子喂熱水發汗,或給予熱水擦浴協助退熱,或反復擦拭小兒的背部及腋下、腹股溝、四肢皮膚等血管豐富的部位。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9℃,且精神萎靡或有高熱驚厥病史,可先在家中口服退熱藥后,及時送醫院就診。   對新生兒不宜使用退熱藥和酒精擦浴,可脫去外衣或減少被子散熱,或熱水擦浴降溫。有時候孩子對疾病的反應性過強,退熱藥治療效果不好,可激素降溫。   家長還應注意讓病兒臥床充分休息,減少體力的消耗。發燒后孩子食欲差,可吃些流質食物,要少吃或不吃油膩食物,多喝水,也可加少量的食鹽,促其發汗,有利于體溫下降和毒素排泄,防止脫水。   -退燒藥不可隨意吃   平時,家里應備有體溫表、退燒藥,以便應急,發熱兒童須每隔1小時測量體溫一次。退燒藥有布洛芬、百服寧、小兒退熱栓等,也可以選用中藥,但由于中藥退熱作用緩慢,侯偉教授稱,不推薦家長選用中藥,特別是為嬰幼兒退燒。退燒藥也不可多服或將劑量增加。   孩子常用的退燒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,布洛芬,阿司匹林及賴氨匹林等。這些都屬于解熱鎮痛類藥物,對乙酰氨基酚起效快、作用強、安全高,可首選該藥,布洛芬退熱快而平穩,退熱持續時間6~8小時,最好用于6個月以上的兒童,可單用,也可與對乙酰氨基酚同時或交替使用。嬰幼兒給予口服液制劑退熱藥較為方便。年齡較大的兒童可服用顆粒劑型。   由于多數疫苗是生物制劑,接種后孩子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燒,這是正常反應。但如果體溫超過38℃,就需要用退燒藥物,使用退燒藥后不會影響疫苗效果。在孩子接種疫苗前一定要注意幼兒的健康狀況,如有呼吸道感染、腹瀉或其他疾病時,暫緩接種,否則很可能會出現發燒、嘔吐、皮疹等不良反應。本報記者 韓艷   孩子長期低熱怎么辦   長期低熱是指小兒體溫在37℃~37.4℃之間持續兩周以上。導致長期低熱的疾病很多,概括起來,有因為器質性疾病而導致,也有因功能失調所致。   在小兒長期器質性低熱中,以慢性感染最為常見。如小兒結核病、慢性鼻竇炎、某些寄生蟲病等。這些都是由于感染因素而導致的低熱,治療應針對引起感染的病原體。還有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導致小兒長期低熱。如小兒貧血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風濕熱及類風濕病等。對這些非感染原因而發生的低熱,首先應詳細檢查,明確診斷,治療引起低熱的原發病。   小兒長期功能性低熱的原因,可能與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紊亂或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。這類低熱的特點是早晨及AM體溫高于午后及晚上,常常伴有多汗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煩躁等,但檢查無異常體征,理化檢查無異常。對小兒長期功能性低熱的治療可采取中醫治療,主要著眼于整體的調整,使體溫恢復正常。  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低熱癥狀,要每天給孩子測試多次體溫,做好記錄,找出發熱規律,同時應注意觀察除低熱以外的伴隨癥狀,如飲食、精神狀態、是否出現過皮疹或紫斑等,并盡量及早就醫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oz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